飘天文学网 > 春色娇 > 第48章 工坊

第48章 工坊


苏若茵连称“不敢”,这老者身为百宝阁的掌柜,多年来见识过无数好东西,自己其实只是因为取巧罢了,当不起如此谬赞。

  吕鸿看到苏若茵如此谦虚谨慎,心里对她的评价更高。不愧是能让公子动心的女子,不光外貌出众,内里更是不俗。

  算起来,勉强也可以配得上公子了,他冲着苏若茵笑了又笑。

  苏若茵一脸莫名其妙地看着他,不知道这老者为何看着她笑的如此奇怪?

  说完了正事,苏若茵刚要告辞,不妨吕鸿抢先一步道:“苏姑娘,不知道你是否有兴趣到老朽的工坊里看看?”

  苏若茵闻言猛地睁大了眼睛,看向秦烈:“我真的可以去你们的工坊里看看吗?”

  像百宝阁这样规模的珠宝店,所用的匠人手艺肯定非凡,苏若茵早就想去看看了,只是觉得和秦烈还不算太熟,贸然提出,只怕是太过冒昧。

  孰料这位吕掌柜竟像是看透了她的心思一样,提出了这样一个令她无法拒绝的提议。

  秦烈看到那双圆圆的眼睛,睁得大大的看着他,里面闪耀着渴望的光芒,仿佛生怕他拒绝一样。

  他心中一动,淡然道:“有何不可?”

  苏若茵喜悦的笑眯了眼,脸上是不加掩饰的急切,忐忑道:“我现在就可以去吗?”

  得到了秦烈肯定的答复后,苏若茵再也坐不住了。

  吕鸿看到她急切的模样,装模作样道:“老朽店里还有事,就让公子陪着苏姑娘去看看吧。”

  秦烈瞥了他一眼,眼含警告,这死老头子,又在自作主张些什么?

  吕鸿得意地抚摸着山羊胡子,公子呀,还得是老朽出手,靠你自己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将人家姑娘追到手?

  苏若茵没想到百宝阁的工坊就设在楼的后面,只有几步路的距离。

  到了地方,秦烈吩咐杜山就在门口守着,苏若茵见状,也将迎春和夏荷留下了,毕竟不知道是不是涉及机密。

  两人穿过一条窄而长的胡同,来到一间看起来极为普通的门前。

  秦烈当着苏若茵的面,戴上了一个面具,然后才推开门,示意苏若茵进去。

  苏若茵知道他并不想别人知道他的身份,所以就没有多问。

  她好奇地踏进去,抬眼望去,立刻惊讶地张大了嘴,她仿佛来到了另一处天地。

  一个管事模样的男子看到他们进来,刚想上前,看到戴着面具的人摇了摇头,他立刻退下了。

  这间房子外表普通,但内里却足够大。

  里面除了一个大的空间外,还有许多的房间。

  每个房间前面都挂了一个牌子,上面分别写着“点翠”、“玉雕”、“錾刻”、“烧蓝”、“花丝”。

  苏若茵在学习古代珠宝设计时,了解过古代人们是如何制作珠宝的,知道这些都是着名的珠宝加工技艺。

  点翠,翠就是翠鸟的羽毛。翠鸟的背部是鲜艳的宝蓝色羽毛,取其镶嵌在以金银为底座的首饰器物上,形成颜色艳丽,视感生动的饰品,把生物的灵性与金银的刚硬合二为一,是古代非常出名的金银点缀工艺。

  点翠的工艺在我国流传恒远,自古皇帝皇后的服装头冠上,就用翠鸟羽毛为装饰,发展到清代乾隆时期,达到了顶峰。

  苏若茵曾经在故宫博物馆中见到过一顶明代的凤冠,上面就装饰了大量的翠羽,非常漂亮。

  但是到了现代以后,因为翠鸟成了国家保护动物,用了一些替代品,这项工艺渐渐衰退了。

  玉雕,就是玉石的雕刻,是我国最古老的“雕刻品种”之一,常常结合玉石本身的形状质地雕刻成栩栩如生的玉雕工艺,像花鸟、人物、山水等,是古代文化的别样传承。

  除了大块的玉雕,小块的玉石就雕刻成了首饰等,如吊坠,玉镯等等。

  烧蓝是古代银饰的上色工艺,只能烧于银器之上,也被叫做“烧银蓝”、“银胎珐琅”。烧蓝时先把银器胎体填满色釉,再放入高温炉里烘烧,使砂砾状的色釉化为液体,待冷却后凝固在胎体上成色,一般需要多次烧色才能使得颜色贴合平整。

  烧蓝后的银器有着水墨画般的透明感,使得银器也别有风味。

  银胎珐琅多是用来制作罐子、盒子等小物件,也会镶嵌玛瑙松石等做为点缀。

  烧蓝工艺和现代景泰蓝的工艺有点相似,但烧蓝出的颜色比景泰蓝的蓝多了一分水彩般的透明感。

  錾刻是用錾子在金银上雕刻出各式各样的浮雕花纹、图案等,常用金、银、铜等,这项技术在商周青铜器时期就已存在。它的工艺很复杂,集绘画、雕塑、钳工、铸造、焊接等多项技术于一身,十分考验手工匠人的“手活”。

  古时候的錾刻技术,都是师傅带徒弟,口口相传的,后来就慢慢失传了。

  苏若茵一项一项地看过去,看的如痴如醉。

  她以前只在博物馆里看到过古代成品的首饰,知道它的工艺,但对于一件珠宝的诞生过程,却没有机会亲眼目睹。

  没想到这场意外的穿越,竟让她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古代珠宝制作过程。

  苏若茵只恨自己的眼睛不够用,每一项都看的她挪不动步子。

  在那个玉雕的房间,苏若茵还看到了古代的“机械”。

  那是一个固定在一张桌子上的,类似于现代的磨砂机,下面有个踏板。一个人两只脚不停地踩动,就能带动上面的转轮不停地转动,再往玉石上撒上琢玉砂,靠转轮利用琢玉砂的摩擦来慢慢的把玉石磨成玉器。

  在古代  ,雕刻玉器是很耗费体力和精力的一个技术活。

  一件小小的玉器往往要几十天才能完成,较复杂的甚至需要好几年。

  这就是为什么老话说“黄金有价玉无价”。

  好的玉石饰品,千金难求。

  苏若茵没想到,南魏的工艺已经如此先进,竟然知道利用机械来代替人力,加快制作玉器的过程。

  这几项工艺看过后,就到了最后一个房间前,这上面挂着“花丝”。

  苏若茵震惊地看了一眼秦烈,在陪着她看的过程中,秦烈一直默默无语。他知道苏若茵并不需要他的介绍,所以只是沉默地陪同,让苏若茵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己看。


  (https://www.piaotian55.net/book/3382971/11111115.html)


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:www.piaotian55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piaotian55.net